杨舒雯经济管理学院农林经济管理 2012014816
留学单位:英国皇家农业大学
我叫杨舒雯,是一名来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学生,目前已完成在英国皇家农业大学为期六个月的交流学习。作为一名交换生,我在这六个月里既收获了一段充实的经历,也让自己变得更加独立坚强。我相信,在英国这六个月时光将是我最宝贵的记忆。
想象一年前刚刚申请“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时,心中对英国这个遥远的国度充满向往,多么希望自己能够有机会来到英国,感受一下英国的教育模式。然而一眨眼,2015年的1月,我已穿越时差来到英国,来到Cirencester这个美丽安详的小镇,来到皇家农业大学这所古老的学校。初见皇农,只能用古老、精致、优雅来形容。美丽的校园,绿树葱葱,衬着在中国很少能见过的蓝天,仿佛是一幅画。就这样,从一月到六月,从深冬到初夏,皇农伴我走过了我21岁的一半。提笔总结这半年的生活,让我思绪良多,因为收获太多,感受太多,很难完全表达。所以着重总结学习、生活方面的感受。
学习上来说,首先第一个考验就是语言。刚来英国的时候,第一堂课是agricultural marketing,老师有很重的口音,基本上一节课听得云里雾里,全凭着看PPT理解。老师让我们回答问题时,也有些胆怯不敢表达。很清楚的发现自己的英语依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之后,随着课程的增多,我从一开始的每节课只能听懂40%到现在每节课的内容都能完全听懂,这对我来说确实是一个巨大的进步。而且有了英语氛围,我的口语表达与交流都更加流畅,与国外同学交流基本没有障碍。
其次,通过六个月的学习,我感受到中英教育模式有很大的区别。在中国大学,每天都是按部就班上课、自习、复习和考试,老师们也更注重理论,考试的内容或者作业的形式往往都是注重理论和概念而缺乏鼓励学生自由思考的内容。但是在英国,每一门课都非常注重实践和小组合作。课程作业的形式往往多样,如写一份商业计划、做一份投资组合或者是申请一个项目基金。这些作业都需要我们不仅要了解课堂内容,领会每一门课程的要点,更需要我们课下大量的阅读。做作业时,总是会借很多本书,也同时要浏览很多篇文献,在网上收集很多资料。然后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把课堂知识和自己的理解加上读的资料综合起来,才能写出一份优秀的作业。刚开始的时候,第一次写国外的作业,不知道从何下手不懂reference的格式,很着急。到处请教老师和同学,然后在大家的帮助之下,完成了一份还算满意的作业。但后来看到国外同学制作精美的作业,我才发现自己还是有很大差距的。之后的几次作业,我更加的用心,把排版格式都做得很美观,都取得了很高的分数。写作业的过程中,对我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成长,看到一份满意的成绩也会很有成就感。这种作业模式不仅提高了我的知识面,也锻炼了我独立思考的能力。英国的考试也和国内有很大的不同,需要我们在考前准备很多资料才能答好题。问题的设置是对知识的综合考察,让同学深入思考。而中国的考试更注重的是基础。
最后,在学习方面让我觉得收获最多的地方就是能够经常和国外的老师交流。写作业遇到不会的问题,老师总是很热心的帮助我,负责语言的老师很认真负责的帮我修改作业,课程老师经常请同学到办公室讨论问题。我记得我写corporate finance的作业时,对英国的股票市场不了解,多次找老师询问,老师每次都很负责,给我推荐了很多网站,让我多浏览。和国外教授交流的过程让我受益匪浅,老师思路清晰、逻辑清楚能帮我理清思路拓展主题。
生活方面,在皇家农业大学认识很多好朋友,大家一起生活、上课、聚会,让自己在异国他乡依然能够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暖。今年是第一次在家以外的地方过春节,皇农组织了春节晚会,在遥远的英国也感受到了家乡节日热闹的气氛。在英国生活学习,提高了我的自理能力。不会做饭的我,慢慢也学会了自己做饭。确实觉得自己变得独立坚强了很多,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可以克服。短暂的六个月,我收获颇丰,非常感谢我的母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推荐我申请这个项目,也非常感谢留学基金委对我的资助,在英期间非常感谢使馆教育处的老师对我们的关心和照顾!希望以后还能有机会再来这个美丽的国度看看!
作者简介:杨舒雯,经济管理学院2012级本科生, 2014年参加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赴英国皇家农业大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