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的一个学期学习时间,真可谓短暂又难忘;一切比想象的要艰难,但是正式因为有挑战性,经历才显得有趣也更值得。对我来说,如果用几个关键词组来概括这次经历,我想谈谈专业课的学习,眼界的开阔和未来的打算。
【专业课的学习】
在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学习的5个月里,我修了12个学分,总共4门课。
其中两门课为专业课,分别为分子生物学(Molecular Biology)和细胞生物学(Cell Biology),这两门课程是生物学的基础,贯穿整个生命科学研究的过程,所以更显其重要性,作为生命科学的学生,我更应该把这两门课学好。然而,用另一种语言去学习一门本来就很难的课程,难度对我来说也很大,其中最主要表现在对教授教学方法的不适应。在美国,专业课的讲法和我们完全不同,会更加直观,因为老师使用很多视频、图片的手段,在我的体会中这是学习基础知识的很好的方式。其中,细胞生物学的Chia教授经常让我们阅读生命科学领域目前最新的研究成果,并把对文章的讨论当做课程的主要内容,她认为这样比单纯学习课本知识要更加具有应用价值。分子生物学的Atkins教授则是用很多多媒体的手段以及课堂小组合作、讨论的手段,使我们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另外,国外的课程考核方式与国内也不相同,与国内一学期只有期中期末两次考试形成对比的是,国外每一门课有3--4次考核,各个阶段都有考试,这样使得学生从开学到学期末一直都能保持高昂的学习状态,当然,繁重的考试也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压力。让我非常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在于美国学生喜欢合作,考试之前总会有同学群发邮件,约定一个固定地点看,和大家一起讨论问题,一起复习,一起进步。从这样的学习与复习方式中,我不仅在专业课方面有很大进步,更提高了口语和交流能力。
另外两门课是议论文写作(Rhetoric As Argument)和教育心理学(Educational Psychology: US Education in Globalization)。写作课,是我非常喜欢的。这门写作课有专门给国际学生开设的,但我选择了和美国学生一起上的那门。课上只有我一个亚洲人,学习压力大一些,但是每当文章交上去的时候,我的成就感也相应更多一些,写作的提高更加大一些。众所周知,在美国搞科研,写作尤其是学术写作是很重要的,所以,强烈建议以后参加该项目的学弟学妹们注重写作,尽量去修这门写作课,不仅是对写作水品有提高,也是对听力能力的一个挑战,更是让学生了解美国文化的很好的课程。
最后一门课程名称比较长:叫做“教育心理学:当今全球化背景下的美国高等教育”, 这门课程是为刚刚来到美国的学生开设的,内容丰富,有趣,而且并不像大多数人想的那样简单、容易通过。它有很多写作的内容(不同于写作课上的那种严谨的写作方式,这门课写感想的作业很多),也要求学生阅读大量的文章,也会要求学生多多参加UNL的各种课外活动,包括文化、体育、娱乐等各个方面,课堂上的教学手段也多种多样,几乎每节课都有小组讨论,和世界各国的学生交朋友,练口语,分享生活。总之,这是一门帮助刚到美国的学生了解文化并进一步融入美国社会的课程。
这四门课结束后,我取得了一个A,两个B-和一个B的成绩。成绩一般,但是基本适应了外国的学习方式,为以后的继续学习铺平道路。
【眼界的开阔】
由于我所在的时间是美国传统节日比较集中的下半年,包括万圣节,感恩节和圣诞节,因此得以好好体验有趣的美国传统文化。在这些传统的节日里,美国人不用上班上学,家人和朋友聚在一起,聊天,做游戏,加强了人与人之间交流的纽带。
除此以外,在这些假期,我还选择和中外朋友们一起外出旅游,和他们一起旅行的过程中,我不仅体验了美国的文化,更进一步了解其他同学所在的国家的习俗与传统,比如一起旅行的韩国、德国朋友,我们互相分享了国家文化,学习了各种各样不同的语言。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大多数世界上最伟大的城市都是依水而建,或者是海边,比如加州的旧金山,佛罗里达州的奥兰多,或者是临近湖泊,如五大湖边上的内陆城市芝加哥;每个城市都有与众不同的文化氛围,比如旧金山渔人码头的湾区文化,芝加哥高楼大厦的剑拔弩张,佛罗里达度假海滩的悠闲与浪漫,这些都使得我领略到许多只有在书本和电视上才能看到的事物。
【未来的打算】
除了各式各样的旅行使我大开眼界,其实最重要的还是应该通过这5个月的适应于磨合,确定出自己未来的打算,坚定自己的科研理想。来美国之前,我很希望能够申请到美国的研究生,但是当时没有GRE成绩,所以我深深明白此行最重要的事情是要考出来GRE成绩,同时尽量找给我代课的教授帮我写推荐信,完成研究生申请过程。
在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学习的过程中,和许多鲜果领域和专业的教授聊天,参观了许多实验室,了解了外国人的实验室工作方式,我非常欣赏教授和各位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科研精神,更加坚定了我要继续在科研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的决心。
在最终决定专业方向的问题上,我读了大量文献资料,了解了各个学校的强项,最终决定遵从兴趣所在,稍稍转了一点方向。我本科的专业是农学,更多的是偏重植物、作物基因改良方面的研究,在后来申请的过程中,我把自己的方向转换到了偏向于生命活动机理的研究上。我知道这是冒很大的风险,毕竟在美国转专业也不是简单的事情,但是那一刻我非常希望遵从自己的内心,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也更有意义。保险起见,我混合申请了两个专业的项目,植物研究其实我非常愿意继续进行下去。
回国后我又继续考了一次雅思,想要趁着自己刚刚从美国回来的热好好打一下自己这块铁,非常幸运,这一次终于考到了自己一直想要的7分,为以后的申请铺平道路。
现在,我还在继续等申请结果,我相信经只要经过努力的人生,结果一定不会太差。希望自己今后能顺利拿到博士学位,早日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内做出贡献,为生命科学献上自己的力量。
【写在最后的话】
这一次为期一个学期的异国学习,对我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我找到了自己最想学习的东西,并且具备了非常强大的内心坚持、坚定地走下去。通过参观实验室、与教授聊天对话,要做一名科研人员的的决心变得更加清晰、明朗起来。如果说过去的我很坚定要继续读研但是在具体方向和专业以及未来的就上有些许迷茫,那么现在我的已经非常确定在未来的几年学习生涯中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这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中是最宝贵的经历和勇气。
希望所有曾经努力奋斗的人,都会有不太差的结果。
作者简介:曹毓卉,农学院2010级本科生, 2013年参加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赴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学习。